【引子】
就中国诗性文化这一主题,
本文经由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、
元代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,
今人刘惊铎的《扬州春趣》《与玄武湖共舞》四首诗,
带领大家进行一场跨时空的诗性文化体验之旅。
本文是姜才珅根据王香艳《诗性文化与诗性语文》的专题讲座及其演讲文档整理编辑而成。
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著名的人类学著作《新科学》中,把早期人类的审美创造性思维形式,称为“诗性智慧”。在维柯看来,这种诗性智慧是心灵和精气结合的产物。中国学者、诗人刘惊铎在《你知道为什么写诗吗?》中,写道:诗人阿尔蒂尔·兰波在与另外一位诗人魏尔伦舌战的时候,脱口而出道:"你是知道怎样写诗,但我知道为何写诗。"
知道怎样写诗,却不知道为何写诗,只知道诗的韵脚,却不知诗的意境,其实是丢失了诗的本质,只有诗的空壳。
维柯认为:这种与实践活动保持了生态同一性的思维方式,才可以称之为“诗性智慧”。它具有这样两个特征:一是想象性的类概念;二是拟人化或以己度物的隐喻。这种“诗性智慧”的思维方式所显示出来的,是“一种强旺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象力”,这是一种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正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也才产生了诗性的语言,形象思维。而这正是文学和艺术活动的突出特征。
诗性,是一种圆融无碍的生生之美;诗性,让人活得有滋味。它能够深层次地、以富有亲近感和吸引力的方式抓住读者,不胫而走地广泛传播。为此,自觉挖掘和阐发古今诗词中的中国诗性智慧,以及这种诗性智慧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,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可行的、坚实的路径。
杨文忠揭示出,诗性语文本质上继承了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注重育人、注重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,同时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封建思想的糟粕,采用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,是一种更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理念。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语言,具有丰富的情感素养,并能凸显语文深厚的人文精神。
为了深刻阐明“诗性智慧”、“诗性文化”与“诗性语文”的思想脉系、审美形式,我们有必要做一次古今诗的纵向比较分析,真切感悟一下那种从立意、思想、情感意趣到诗化语言均臻于高妙境界的诗性智慧。下面,我们精选了唐代、元代两首堪称“妙绝古今”的古人经典诗作,同时选取了两首值得反复玩味的今人诗作,试做比较赏析。
李白《静夜思》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(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)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,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。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,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。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,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;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,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。境是境,情是情,那么逼真,那么动人,百读不厌,耐人寻绎。无怪乎有人赞它是“妙绝古今”。明人胡应麟说:“太白诸绝句,信口而成,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。”(《诗薮·内编》卷六)王世懋认为:“(绝句)盛唐惟青莲(李白)、龙标(王昌龄)二家诣极。李更自然,故居王上。”(《艺圃撷馀》)怎样才算“自然”,才是“无意于工而无不工”呢?这首《静夜思》就是个样榜。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,说是“妙绝古今”。
元代杰出的戏剧家、散曲家、诗人马致远的《天净沙•秋思》,是一首千家万户口耳相传的经典诗作,它仅仅用28个字就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,创造了十一个意象,用“断肠人”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。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,被誉为“秋思之祖”,几百年来,它以其“深得唐人绝句妙境”(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)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,久诵不衰。
今人刘惊铎的《七律 扬州春趣》一诗,通过直接抒情、借景抒情、融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多重叠加的文学表现手法,展现出一派回归生态、凸显体验的广阔时空,并把静观与动态流动的生态场景相融,构成天然成趣的自然美景和鲜活生活图景,渗透着作者含蓄中透出明丽、丰富中透出专注的情思,读之、吟诵之,能深层诱发读者无限美妙的想象和悠远的存在性思索。
这首诗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人间天堂般的意境,其中的“故事纷纭扬州路,笑语处处闻吹箫”,“柳浪花波游人醉”,“丛中美人影绰绰”,创造了一组一组的意象群,使“扬州春趣”跃然纸上,让人陶醉其中不忍离去。这首诗的作者刘惊铎是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、当代生态思想家,他的诗一改古代诗人常常流露出的落魄江湖、悲观无奈、多愁善感、风花雪月、借酒浇愁的那样一种处世哲学和消极情绪。在这诗中流泻出来的是明丽的阳光感,深层流淌着新时代生活方式变革的哲思,读者处处能看到人在景中,情在景中,景在美妙的图景转换中。作者寓古今豪情于美好的生态场景之中,善于淡淡几笔勾勒出鲜活生动的迷人体验场景,让人置身景中,触景生情、情景交融。在这首诗中,多处自然、灵活、巧妙用典,一首诗,贯通了古今多少首咏扬州的诗,【1】在厚重历史感的铺陈中真切感受当代人物质生活丰足之后,纷纷追求、体验一种生态休闲、恬淡自然、如歌咏似仙境般的美好新生活。
让读者借助于诗的情愫和意境愉悦地穿越语言屏障,迅速触摸到诗人满眼满心充满美善和谐意趣的心灵世界,通过格律古诗的形式,仿佛把无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高浓度地压缩了,让读者在少而精的诗性文字中豁然走进现代人无限广阔、五彩斑斓、变幻莫测的真实生活的诗意境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刘惊铎的《与玄武湖共舞》把诗人内心世界的阳光明媚、轻松愉悦的心情、情态、生活趣味,跃然呈现在读者眼前,活灵活现,扣人心弦。这首诗中的诗眼、警句不止一个,十分密集,“六水回环一望收,信步遍历五翠洲”是一个诗眼,把诗中的情景、玄武湖的规模与环绕感、流动感及作者的畅意心情,信步畅游,一泻千里。
“波光粼粼诗作画,飞碟田田入画图”,把阳光下玄武湖波光粼粼、似无数珍珠在水面抛撒,成群结队的鲤鱼纷纷跃出水面似与游者相乐,少男少女、暖男少妇成双成对地划着飞碟船、田田地飘荡在湖面上的情景,刻画得惟妙惟肖。
“彩雀枝头双栖卧,鱼戏美人弄丝竹”,则把树上一静、船头一动的的美妙情景,勾画得十分生动美好,遥相呼应。“林边鸳帐接水卧,笑语盈盈暗香浮”,把一对对情侣在湖畔林边扎下一顶顶彩色帐篷,汇成一片一片自然美景、人间风景,诗中的一“帐”一“卧”一“盈”一“浮”的景声情境,让游人和读者一起心生无限遐想,把人世间的生活情景灿然升华,让读者沉浸于诗画意境之中,流连忘返,不忍离去。这首诗已触摸到一种圆融无碍的生生之美的禅悟体验之境。吴言生在《禅宗诗歌境界》的结语中有云:“禅悟体验剿绝情识,不容凑泊,形成了触目菩提的现量境;禅悟体验要求主体以空灵之心原真地直观审美对象,能所俱泯,形成了水月相忘的直觉境;禅悟体验是万物圆融互摄,处于重重无尽的缘起中,形成了珠光交映的圆融境;禅悟体验圆融得脱落了圆融念,形成了饥餐困眠的日用境。”这意境,已是溢流着诗性智慧的诗意栖居之境。这首诗集中描绘出了当代人乘着改革开放的“飞碟”轻舟,渐次步入“生态体验”之境,群集过上了“田田入画图”的那样一种丰饶富足、如诗如画、诗意栖居的新生活。诗人的心情豪迈而轻盈,阳光而悠闲,“六水回环一望收,信步遍历五翠洲”一句,让人悠然进入一种“胜似闲庭信步”的高妙境界。
诗人善于观察捕捉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自在的状态,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自信安详、脚步轻快、欢歌笑语的新生活样貌,那样一种健康润泽靓丽的生命样态,看似信手拈来,随性挥洒,而实有时代算法、真善美心法。
东西方文化贯通、比较分析发现,“诗性文化”与“理性文化”并非泾渭分明,而是相互融合、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和提升的。
实际上,一首真正的好诗,除了诗性文化特征鲜明之外,其深层一定也是饱含着和释放着深刻的哲学思想、世界观、价值观和人生观、社会生活辩证法和自然界生态法则的。
而深刻的哲学思想、正确的价值观、民族精神,当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,才更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爱,在民间发生自发的朗读、吟诵、传颂,臻于不胫而走的文化价值体验境界。
注释【1】01~10:
01. 唐 杜牧《遣怀》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纤细掌中轻。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。
02. 唐 徐凝《忆扬州》萧娘脸薄难胜泪,桃叶眉长易觉愁。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
03. 唐 李益《杨州万里送客》青枫江畔白苹洲,楚客伤离不待秋。君见隋朝更何事,柳杨南渡水悠悠。
04. 唐 杜牧《赠别》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
05. 唐 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?
06. 唐 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07. 唐 张祜《纵游淮南》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神仙。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
08. 唐 李白《酬崔待御》严陵不从万乘游, 归卧空山钓碧流。自是客星辞帝座,无非太白醉扬州。
09. 唐 杜甫《解闷》商胡离别下扬州,忆上西陵故驿楼。为问淮南米贵贱,老夫乘兴欲东游。
10. 唐 包和《同诸公寻李芳直不遇》闻说到扬州,吹萧忆故游。人来多不见,莫是上迷楼。
以下是诗友和网友互动的部分内容
[题注:这两首诗《扬州春趣》《与玄武湖共舞》首次发表在刘惊铎著:《道德体验论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、2021年版(修订版)]
(诗作者:刘惊铎,籍陕西眉县,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、国家开放大学教授、教育哲学博士,澳门城市大学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等博士生导师,先后担任中央教科所(中国教科院)德育中心主任,国家开放大学文法学部/政法学部部长,入选《当代教育家辞典》)
文字编辑 | 吴 凯 任 芳 德
美术编辑 | 吴 凯
图片版权:本文图片部分来自于王香艳《诗性文化与诗性语文》的专题讲座,部分属自制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致谢:本期诗歌分析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话题,故在文图创编过程中,借鉴、吸收、引用了《生态体验理论国际原创品牌公号》的专业文图及创编形式,在此特别致谢。
敬告读者:《生态头条》坚持走原创路线,分享高维、优质作品。您若真心喜欢或从中受益,敬请关注、转发、评论,开放互动!
【相关链接】
一首《诗居蜡烛山》曝出生态教授的秘境“艳遇”
刘惊铎《西江月》词 情深意切感恩如山的父爱
至情纪念我的导师朱小蔓先生
庐山会议,德育“四大模式”的故事
刘惊铎:水调歌头 咏国家开放大学
疫情下的诗意兄妹情 触动了我的灵魂
刘惊铎|《三行诗 喜食抗病毒药菜》
刘惊铎:著作等身 原创理论 高考是起飞点
中央党校博士生开设《中国生态领导力》课程
怀素草书,龙翔凤翥的极品书法艺术体验